四代人为什么要去造个“太阳”?
地球上什么东西能装下上亿度的“火球”?
“人造太阳”为什么会帮人类探索宇宙奥秘?
新华访谈专访
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
EAST装置实验运行总负责人龚先祖
讲述有“人造太阳”之称的
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
研发背后的故事
他都说了什么
一起来听听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“人造太阳”是什么?
龚先祖说
太阳作为一个恒星
利用自有惯性引力
在太阳的内部
不断产生核聚变反应
源源不断地发光发热
为地球上的万物生长提供能量
“人造太阳”
则是模仿太阳产生核聚变反应原理
在实验室里面建造装置
模拟演示等离子体达到产生聚变的条件
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聚变能
这是2025-08-04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。
403秒意味着什么?
龚先祖介绍
过去将近20年的历程中
经历了122544次的放电
才成功实现
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
他表示
虽然仅仅维持了几分钟
但这意味着
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
可以把储能和能量提高到更高水平
这也是未来聚变反应堆所采用的运行模式
?
真正实用的“人造太阳”多久能出现?
龚先祖说
EAST装置
仅仅是磁约束聚变研究的
一个基础性实验装置
在物理上和工程上
还需要不断地实验
才能达到建设运行未来聚变反应堆需要的条件
他认为
如果一旦各方条件具备
在10年之内
可以建造一个演示性的聚变反应堆
在20年之内
可以实现利用聚变能来发电
?
2021年4月,中国研制的PF6超导磁体线圈在法国ITER项目现场吊装。新华社发
我国核聚变研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?
我国核聚变事业
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起步
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效
目前国际主要的研究机构
还是集中在美国、日本和欧洲
他们在很多领域
仍然保持着引领地位龚先祖说
在EAST装置上
稳态等离子体运行、聚变工程技术等方面
我们现在处在引领状态
从跟跑到并跑
再到实现部分领域的领跑
?
科幻电影里的“聚变能”能变成现实吗?
龚先祖表示
在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描述中
聚变能应用前景广泛
但让科幻里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
这需要多学科、多种综合实力的结合
他说
如果真正掌握了可控的聚变能
利用这种动力
可能使得我们的火箭脱离地球的束缚
飞向太阳系
在未来有一天可以遨游宇宙
走向星辰大海
?
出品人:刘健
策划:钱彤 周红军
监制:李晓云 王雷
执行策划:李由 徐海涛 汤阳 宋卫义
编导:于子茹 屈彦 李东标
剪辑:蔡笑东
摄像:程红 储思路 唐延豪
海报:刘旭峰
鸣谢: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
新华访谈
新华社安徽分社
新华网安徽频道
联合出品
?